【讲座报道】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第十三讲—— 法语:语言、制度与价值观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5-04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3月22日下午3点半,国际法语电视五台(TV5 Monde)教学节目《多谢老师!》(Merci professeur !)著名主持人赛伯乐教授(Pr Bernard Cerquiglini)应邀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法语:语言、制度与价值观”(Le français : une langue, une institution, des valeurs)的讲座。讲座由在首届中国毕佛听写比赛中(Dictée Pivot)获得第二名的我系研究生一年级同学单志斌主持。

赛伯乐教授首先从法语语言本身讲起,回顾了法语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法语由口头拉丁语演变而来,形成之初分布在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南部地区,因此法国并不是法语诞生的唯一摇篮。当时法国南部使用奥克语,所以法国很早就是一个双语制国家,语言多样性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在,世界各大洲都有讲法语的人口,法语的多样性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法国并不具备为全球法语制定统一标准的权利,因为各种法语的变体之间地位平等,共同构成了法语语言的宝藏。在当今世界,法语学习者数量众多,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法语学习更加方便,法语作为一种传播文化和知识的语言,发展势头良好。随后,赛伯乐教授剖析了法语这门语言的制度属性。法语不仅是发音和意义的简单对应,还有其社会和历史属性。法语是罗曼语族各个语言中最早形成书面文字的,公元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作为最早的法语文献,更是体现了法语作为政治、外交语言的重要属性。法语很早就有了书面语,并成为一门文学语言,法国也成为世界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并非偶然。法语还是一门语法严谨的语言,法语词典的种类也十分繁多,这使得讲法语的人有充足的工具掌握这门语言。

此外,法语与政治的联系始终十分密切。在法国历史上,对法语的保护并未因为政体的更迭而改变,法语也通过义务教育扎根于法国身份认同的核心。法语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的创立更加证明了法语的制度属性,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共同语言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法语的凝聚力是一种历史使命。最后,赛伯乐教授指出,法语中凝聚了众多价值观。语言和价值观不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汇聚的。因此,伏尔泰和雨果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在法语中留下印记,后人在学习法语的时候也就学习了这些价值观。团结一致是法语承载的一大价值观,法语大学联盟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法语大学联盟依靠团结合作建立起一套促进全员共同发展的网络,开启通向共同价值的大门。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积极与赛伯乐教授互动。谈及虚拟式未完成过去时等不常用的时态时,赛伯乐教授鼓励大家在学习时认真掌握各种时态,感受语言之美。但在具体语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态,让自己的语言贴合实际交流的需要。对于最近热议的法语拼写改革,赛伯乐教授认为,长音符实际上代表着法语使用者对法语的认同,其象征意义、美学意义大于实际使用意义。因此,人们尽管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忘记书写长音符,但在情感上难以接受长音符被取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法兰西学院提出的拼写改革方案只是一项建议,不会强制实施,要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考察改革的成效。赛伯乐教授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法语,曾先后担任包括法语大学联盟(l’Agence universitaire de la Francophonie)主席在内的数个公职。在《多谢老师!》栏目中,他简明清晰、幽默生动的语言使法语的语法、拼写学习趣味横生。赛伯乐教授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法语老师之一。

此次高端论坛也是第21届法语活动节北外专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语活动节期间,我系组织了10余场文化活动,包括法语歌手和摄影家见面会、法语作家交流会、法语电影展映和全国法语歌曲大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法语系师生全方位感受法语文化的魅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单志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