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1年第3期 目录与摘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08 [来源]: [浏览次数]:

本期摘要

法国国企的兴衰

(丁一凡 北京外国语大学)

法国的国企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历史上起过支撑起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作用。法国的国企是法国政府占领技术高地的工具,是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法国政府对国企的监管体系设计得很完善,保证了国企经营的成功,而法国的精英学校培养出的尖端人才保证了国企领导人的素质。但法国也曾面临国企管理与行政管理趋同,因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率的困境。法国进行过国企的改革,某些改革是由内部需求引起的,还有一些改革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法国国企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变换下,辉煌不再。总结法国国企兴衰的经验,可以为更多国家的国企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法国;国有化;私有化;国有企业


多义情态助动词在汉法词典中的释义研究——以“应该”为例

(汤之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章以帕莫的情态类型为指导,以单语及双语词典为参考,分别对汉语中的典型多义情态助动词“应该”及其相应法语表达进行语义分析,通过语义交叉网络体现两个语言系统中词汇的情态语义重叠部分,并从情态类别角度进一步讨论多义情态助动词在汉法词典中的释义方法,提出以固定对应和临时对应作为义项呈现形式的可能性。

关键词:情态类型;多义情态助动词;释义;词典编纂


多语言系统与多语能力——多语研究综述

(单志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文综述了库克提出的多语能力概念的发展历程,讨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在语言能力层面,多语能力把多语者掌握的各种语言的语言知识概念化为一个复杂、动态的整体系统,强调语言系统间的互动与相互依存关系;在语言运用层面,阿罗宁在多语能力基础上发展出的优势语言集群概念可以便捷地描述个人在社会中的多语使用。多语能力是多语者的区别性特征。多语能力有助于重新认识母语与外语、不同外语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外语学习的人文属性。

关键词:多语;多语能力;优势语言集群


浅析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条件式委婉用法的异同

(王彩霞 南开大学)

标准法语中,未完成过去时“je voulais”和条件式“je voudrais”都可表达委婉请求。然而,现有文献却不曾对二者委婉情态语义进行区分。本文基于昂斯龚博的语料分析,借助阿布达、布莱斯和果斯兰等相关理论,对未完成过去时和条件式委婉用法的语境分布和语义差别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得出未完成过去时与条件式委婉用法的差异是它们核心语义差异和语境分布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未完成过去时;条件式;委婉用法;情态研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译本中的典籍名言翻译

(申华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典籍名言是政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修辞功能、语篇功能和交际功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使用的典籍名言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但也成为翻译难点之一。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法译本为平行语料库,分析书中典籍名言的法译实例,发现译者从政治文献的文本特征出发,以句法/语法策略为主,语义和语用策略为辅,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政治文献;翻译策略;典籍名言


唐代律诗语言独特性探索:还原虚境的翻译方法

(王钰禛 余力涵 南京师范大学)

目前,许多译者在翻译唐代律诗时都缺乏对其特殊形式与内容的考量,导致译诗与原诗的意境有所出入。本文选取三首典型律诗中的名句,以其不同法译本为例,分析译诗对原诗实境的保留情况以及对原诗虚境的还原程度;揭示律诗独特的形式内容,如语词、对仗结构和意象等在诗词由实境转化为虚境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还原虚境的译诗法。

关键词:诗歌翻译;法译本;还原虚境;唐诗


布瓦洛诗学的内在品质

(王夏 云南财经大学)

布瓦洛诗学长期以来被等同于古典主义,这种观点关注对布瓦洛诗学的生成语境和时代诉求的考量,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品质进行全面的考察,即忽略了对布瓦洛的人生经历、人格理想、诗学信仰与诗学观点以及古典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如果对布瓦洛的人生轨迹及其作品进行参酌细读,便可发现他对古典主义的推崇既是当时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必然要求,又是其人格理想和诗学信仰与古典主义思想范式融为一体的自觉行为。这种内化于心的古典主义理性文学观,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古典主义代言人”,也使他的诗学具有一股向上向善、追求卓越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布瓦洛诗学;古典主义;人格理想;诗学信仰;内在品质


罗兰·巴尔特论个人节奏性共同体

(惠天羽 西北大学)

在法兰西公学院课程中,罗兰·巴尔特基于文学文本的小说性模拟构想了一种个人节奏性共同体,该共同体以自我与他者的伦理距离为根本问题,呈现出离散和差异的中性特征。在这一没有共性的共同体中,自我与他者的绝对相异以及相互质询促使共同体的语言从理解走向对话。于是,存在论话语的暴力被源于中性的至善所消解。在思考和构建个人节奏性共同体的过程中,巴尔特重申了文学的乌托邦功能,他对语言与文学的思考发生了从“零度”到“中性”的深刻变革。同时,巴尔特对写作与世界之关联问题的理解经历了从反思共同体之可能条件到伦理学的彻底转变,而他试图解决现代性危机和复兴文学之伦理学的努力亦呈现于对这一至善的乌托邦的构想之中。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个人节奏性;共同体;中性;伦理学


让·雷奇幻小说《大夜色》中超自然世界的构建

(侯楠 华北电力大学)

比利时著名奇幻文学作家让·雷注重在作品中构建处在真实世界旁的超自然世界。他在奇幻小说《大夜色》中构建了自然世界和超自然世界两个世界,超自然世界的构建遵循着严密的逻辑。本文将通过超自然世界的端倪、超自然世界的逼近和超自然世界的胜利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小说中超自然世界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此了解超自然世界存在的正当性,展现让·雷书写奇幻的逻辑与思路,并探究奇幻文学的内在张力。

关键词:让·雷;《大夜色》;奇幻;超自然世界


论《两童环法记》的双版本现象

(曾晓阳 中山大学)

《两童环法记》出版于普法战争后,是当时最受法国小学欢迎的语文阅读课本之一。该课本借两个洛林孤儿为了保留法国国籍而环法寻亲的故事,讲授有关法国的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第三共和国世俗化改革期间,作者推出《两童环法记》修订版,对初版内容进行了世俗化和共和化处理。然而,初版继续再版和销售,出现一部教科书两个版本并行的奇特现象。这一双版本现象折射出近代法国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对社会乃至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凸显出教科书所具有的重要的思想政治宣传功能。

关键词:《两童环法记》;初等学校;教科书;世俗化

欢迎赐稿和订阅!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0-1518/D

ISSN:2096-4919

邮发代号:2-448

出版日期:季初25日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龙源期刊网等。


投稿邮箱:fayuguojia@163.com

点击附件可下载本刊稿约及体例: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体例与格式.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