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BET体育365投注官网1983级校友,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树才老师应邀来校,在东院主楼234会议室为北外学子做了题为《诗歌的力量——写诗和译诗》的讲座。讲座由法语文学系苑宁老师主持。
树才老师首先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诗歌的力量”作为讲座的主题。在树才老师看来,诗歌的力量就是语言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更具体地体现为生命和语言相遇时产生的力量,这种相遇会在诗人和爱诗的人那里产生,有反思的生活才会产生诗歌和文学。
接着,树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北外求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法语,也学习普通话,在晨读园里作诗,参与组织“尝试文学社”,并任《泰思》主编,在校园内朗诵诗歌并得到著名法国文学研究者沈大力老师指导论文。本科毕业后树才老师曾尝试考社科院外国文学所,不料竞争对手为北大博士,遗憾落榜。机缘巧合下,树才老师先后在外经贸部援外司、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工作。后来他也曾离开政府部门进入企业,心中为诗歌燃烧的火焰未曾熄灭,终于2000年调入社科院。13年国内国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树才老师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在北外与法语相识,在实践工作中精进语言能力,在生活中发掘语言的妙用,树才老师通过对自己生平轶事深入浅出的讲述,告诉大家如何从生命中提炼诗歌,如何通过语言来处理情感、发掘自由。
触及到诗歌的本质,树才老师介绍了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几位法国思想家,包括拉康、德勒兹、索绪尔……他们的思想给了树才老师以启迪,激励着他不断思考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即诗歌何以能成为诗歌。随后,树才老师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法国诗歌的两脉谱系。一脉表现为野性、狂怒、激进、实验,其诗歌完全破坏诗人的形象,尤其是诗人的道德形象。树才老师认为法国中世纪诗人弗朗索瓦·维庸(François Villon)开了这一脉之先河,其后继者包括兰波(Rimbaud),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等人。这一脉诗人拥有丰富的创造力,不断给法国诗坛甚至世界诗坛带来不可理解的惊诧。另一脉谱系由学院派诗人构成,他们的诗歌抒情美好,给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巩固着法语这门语言的语法规范。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Voltaire)等人。在这两脉主要的谱系间,还游荡着一些其他难以归类的诗人。
接下来,树才老师从微观角度给大家提供了不少具体的例子,来讲述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的原则。通过朗诵、评析《关雎》的法译本,树才老师指出,我们永远不可能把一首诗翻译成同一首诗,只有把它翻译成另一首诗,才是真正地翻译了诗。原诗是一个所指,通过不断阅读,这个所指会在读者脑子里不断滚动,不断生成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抓不住,但构成读者对原诗的理解。译诗即作为译者的读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对原诗的理解表述出来,诗歌译得怎么样,也取决于译者母语使用的水平。树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翻译格律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体验,并用中法双语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地铁口》《荒诞》《母亲》等诗。树才老师认为,诗不是完美的,诗歌的力量不在于创造意义、隐喻。译诗是一个人静静地不交流时,在他的语言沉寂下来和打开时,另一种语言被引入进来,是一种通感。
讲座结束后,树才老师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回答了“原诗塑造音乐美的手段能否作为评判译诗音乐美的标准”等问题,并就诗歌翻译的“忠”与“美”展开了讨论。
(供稿:余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