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Séminaire francophone)第六十一讲:作家传记《阿拉贡》与自我虚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1-06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16日下午,菲利普·福雷斯特(Philippe Forest)应邀在电教楼二层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为“作家传记《阿拉贡》的自我虚构”的讲座,讲座由我院车琳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传记、自传、自我虚构和外他虚构四个关键字展开。首先,福雷斯特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传记书写的传统。在西方,写传记和自传的传统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如凯撒大帝的《高卢战记》。在法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自传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忏悔录》。在当代法国,文学理论家菲利普·勒热纳( Philippe Lejeune)通过其著作《自传契约》在法国掀起关于自传这一体裁的研究和讨论。

福雷斯特教授认为在创作传记和自传类作品时,作家必须不断地对生命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自我提问。世上有两种人,一类人被历史的洪流席卷,随波逐流;而另一类人却在不断创造历史。但这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伟人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传记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世人命运的微不足道。此外,完全忠实的传记并不存在,每一个主人公都在“被创造”。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人物命运的解读也必然不尽相同。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小说,历史也是一种创作。正是因为传记与小说间存在这种模糊界限,自我虚构和外他虚构类传记作品正掀起新潮流。福雷斯特教授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讲解了这种以事实为依据融入虚构写作手法的创作实践。

在提问环节,大家就传记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的传记书写等感兴趣的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供稿/段谕蓉